一、PCB板設計缺陷
- 問題表現
- 缺失工藝標識:無標記點或工藝邊,導致貼片機定位困難,精度下降。
- 絲網印刷模糊:元件位號、極性標識不清晰,增加操作錯誤風險。
- 焊盤設計不合理:如焊盤尺寸與元件不匹配、焊盤間距過近導致短路風險。
- 解決方案
- 優(yōu)化設計規(guī)則:預留至少3mm工藝邊,標記點直徑1-2mm,絲網印刷對比度≥60%。
- DFM審查:通過CAM軟件檢查焊盤與元件的匹配性,避免QFN、BGA等器件焊盤過小。
二、焊接不良現象
1. 虛焊(Cold Solder Joint)
- 成因:焊膏量不足、回流溫度曲線不合理、焊盤或元件引腳氧化。
- 案例:某主板因焊盤氧化導致虛焊,功能測試出現間歇性斷路。
- 解決:
- 選用活性強的無鉛焊膏(如SN96.5/AG3.0/CU0.5)。
- 優(yōu)化回流曲線:預熱段150℃/90s,峰值245℃/60s。
- 增加等離子清洗工序去除氧化層。
2. 短路(Bridge)
- 成因:焊膏印刷過量、鋼網開口過大、貼片壓力過大。
- 案例:IC引腳間距0.5mm的PCB因鋼網厚度0.15mm導致短路。
- 解決:
- 鋼網厚度控制在0.12mm以下,開口尺寸比焊盤小5%。
- 采用激光切割鋼網,減少毛刺。
- 調整貼片機Z軸高度,避免壓潰錫膏。
3. 立碑(Tombstone)
- 成因:兩端焊膏量差異、焊盤熱容量不平衡、貼片偏移。
- 案例:0603電阻因一端焊膏量多30%導致立碑。
- 解決:
- 鋼網設計:采用階梯式開口,小元件端開口縮小10%。
- 回流曲線:延長保溫段至120s,平衡兩端溫度。
- 貼片精度:設備重復定位精度≤±0.05mm。
三、工藝控制問題
1. 錫膏管理
- 問題:冷藏錫膏未回溫直接使用,導致水汽凝結形成錫珠。
- 規(guī)范:
- 錫膏回溫4小時至室溫,使用前攪拌5分鐘。
- 開封后24小時內用完,剩余錫膏單獨存放,禁止重新灌裝。
2. 回流焊缺陷
- 芯吸現象:
- 成因:引腳導熱快,焊料被吸至元件本體。
- 解決:紅外+熱風混合加熱,PCB預熱至180℃再入爐。
- BGA假焊(枕頭效應):
- 成因:PCB變形導致焊球與焊盤分離。
- 解決:使用X-Ray 3D檢測,爐前增加板彎補償程序。
四、設備與維護問題
- 貼片機精度下降
- 表現:元件偏移率>3%。
- 維護:每月校準吸嘴高度,季度更換喂料器彈簧。
- 回流焊爐溫偏差
- 表現:實際溫度與設定值差異>±5℃。
- 解決:每年委托第三方校準熱電偶,清潔爐膛氧化物。
五、物料管理問題
- 元件氧化
- 案例:MSL3級芯片因未真空包裝,焊盤氧化導致拒焊。
- 規(guī)范:
- 潮濕敏感元件開封后24小時內用完。
- 氮氣柜存儲(濕度<10%RH)。
- 混料風險
- 案例:0402電阻與0603電容混料導致批量返工。
- 控制:
- 實施ERP物料追溯系統(tǒng),掃碼防錯。
- 每月抽檢物料尺寸,使用AI視覺檢測設備。
總結
通過設計優(yōu)化(DFM)、嚴格工藝控制(SPC)、設備預防性維護(TPM)及物料全流程追溯,可系統(tǒng)性降低SMT貼片加工中的PCB板問題。建議結合AOI(自動光學檢測)+ X-Ray檢測,實現制程能力指數(CPK)≥1.33,確保產品直通率>99.5%。了解更多smt貼片加工知識,歡迎訪問深圳smt貼片加工廠-1943科技。